紅網沅陵站12月8日報道 通訊員 鄧永松
  從廟公碼頭上岸,就是知名魚鄉陳家灘,沅陵五強溪庫區“千島湖”位於其中,倚仗3.8萬畝水面,三代移民養魚、吃魚、賣魚、談魚。如今,這裡成為一方人魚共樂的天堂。
  初冬時節,記者再訪魚鄉,“三大亮點”異彩紛呈,讓人刮目相看,全面小康建設在陳家灘堅實起步。
  水岸家園:移民安居新模式
  正在建設的移民安居房
  在集鎮東頭,原先荒廢的糧站舊址上今年大半年來熱火朝天,那是陳家灘鄉採取招商引資模式,正在開發建設施工的一期生態移民安居工程—水岸家園。記者在現場看到,規劃建設的3棟6層住房已開工兩棟,中央一塊大約3畝的空地用來修建移民休閑文化廣場,通往廣場的大理石臺階全部鋪好,兩邊對稱的花台栽上了綠化苗木。
  負責協調工程外部環境的當地移民陳建湘介紹說,移民買房熱情很高,樓房還沒開盤出售,30套三室兩廳兩衛一廚住房現已定購20多套。購房戶有沿河住地偏遠的移民,有滑坡地的移民,有當地退休的幹部,有回鄉置產的打工族。預計明年上半年,購房戶可以搬進新居,小區廣場和鄉客運車站也將同時投入啟用。
  “政府下決心騰出土地用於商業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生態魚鄉、美麗魚鄉這張響亮名片。不僅建移民商業住房,下期還要建水產品交易市場,建賓館、酒店和農莊。把環境弄好,讓客人走進來,這魚產業就自然做活了!”鄉長鐘群英坦露心中設想。
  為改善環境,去年開始,陳家灘鄉爭取項目投資300多萬元,先後鋪設了集鎮人行道板,添置了街道路燈,修建了集停運和觀光於一體的大型集鎮魚碼頭,整修了集鎮下水管道,拆除了街道兩旁亂搭亂建棚點,目前集鎮文明衛生實現了常態化管理。
  集鎮變美變亮,帶動當地移民自發建房,走在集鎮上,街道兩邊一路擺滿建材。移民戶李世堅投資30萬元修建的小洋房就在“水岸家園”小區對面,寬闊的室外臺階迂迴上樓,花式長廊藍白相間,3對立柱上裝飾有威武的小獅子,顯得豪華氣派。與記者會面時,62歲的老李正在二樓看師傅們裝修,他說,集鎮越建越漂亮,鄉裡不比城市差,建座洋氣房子讓咱移民也享享福!
  休閑垂釣:坐飛機來釣魚
  龔玉珍正在幫釣客取魚回去加工,前面不遠處就是她家開的休閑垂釣水上旅館
  與往年不一樣,今年隨便往陳家灘哪家一蹲,大伙談論的話題除了年底魚怎麼賣之外,還蹦出個新話題,那就是打探“張三”搞休閑垂釣賺了多少,透露“李四”建了幾艘躉船幾個修釣台……為什麼今年對休閑垂釣格外侃得歡?
  帶著新奇,記者來到橋子沖碼頭李又謀的水上旅館,老遠看見岸邊一塊空地上停著6、7輛外地牌照小轎車,晃動的木樓晾曬著新洗的被子,樓上併排10個睡房,下麵3間是餐廳、電視房和擺放兩台新冰櫃的過道,躉船一側拴滿木的、膠的和鐵的小船。放眼望去,在連片網箱中大約500米遠的位置有個釣台,兩個戴棒球帽、穿衝鋒衣的男子正在靜心垂釣,這是李又謀家今天5個釣客中其中兩個,李又謀的愛人龔玉珍剛剛給他們送完午飯回來,正在給客人加工新釣的40多斤翹魚,然後分開放進冰櫃進行速凍,手腳很麻利。
  “天天有釣客,最多時候30多個。我的任務就是為他們準備三餐飯、用船接送和剖魚凍魚,每人每天收費95元,搞休閑垂釣成本不高,只要搞好服務,現錢來得快,今年5萬多元收入應該沒問題。”龔玉珍說。
  聽她介紹得知,網箱養魚這兩年賣價不好,大家都在想法賺錢。今年上半年,她和丈夫在湖中央網箱邊搭起8個釣台,騰出原先存放養魚物質的房間,打掃乾凈,添置新鋪蓋,辦起水上垂釣旅館,還買來冰櫃供釣客免費凍魚,在岸邊專門挖出一塊平地方便釣客停車。
  聊到人氣,龔玉珍笑著跟記者分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今年4月,一對浙江夫妻把釣到的幾條大魚用手機發給朋友,三天后跟過來一大巴車人,有位釣友因沒趕上當天隊伍,坐飛機空降長沙,再轉車到陳家灘。這裡釣魚收穫多、野生魚味美、水面寬闊好玩、老闆服務熱情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長沙、吉首、張家界、浙江的釣客慕名來了,今年3至6月,整個庫內每天不少於300多個釣客。
  精明的養魚戶成寶,今年3月為穩住一位長沙來的某釣魚協會大釣客,第一餐晚飯後結帳,堅決不肯收錢,告訴釣友,只要他經常帶客來,吃住和服務一律免費,4天后這位大釣客離開時硬是留下5000元現金,並把成寶的電話號碼發到釣魚網上,之後一撥又一撥釣客找到他。
  走過18年養魚路,到今年為止,陳家灘鄉發展網箱養魚3萬口,攔網養魚達到7500畝水面,養殖品種45個,年產成魚7000噸,年創產值8000萬元,從事養殖和水產營銷大戶合計419戶。
  陳家灘鄉黨委書記米華勤告訴記者,“這些年,全鄉社會治安秩序好了,沒給縣鄉兩級政府添麻煩,靠的就是發展魚產業。產業能富民,也能穩人心。”十八大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月沅陵縣委縣政府鼓勵庫區群眾發展生態魚,他相信開拓休閑垂釣業是陳家灘人自覺轉型產業發展方式的一個良好開端。
  生本課堂:山裡娃“不怕不怕啦”
  陳家灘九校正在推行的生本課堂(上圖為學生誦讀國學 下圖為學生開展英語話題廣播)
  一年前記者到陳家灘鄉九校採訪,發表了新聞《這裡的孩子個個能說會道》,這次回訪,問這裡的中小學生,他們回答得最多的是,“推行生本課堂,我們膽子變大,回答老師提問或展示自我不怕啦!”
  中午飯剛開過,學校的英語廣播開始了,初三學生劉吟和其他4位同學正在輪流用英語講解她們收集的有關早餐、中餐和晚餐話題,聽得出來沒有一點拘謹。輔導她們的老師告訴記者,通過課改,推行生本課堂教育法,讓不開口的學生敢講話,甚至在大路上與老師相遇,能大膽用英語交流,沒有半點生分,“現在學生的嘴比老師還會講!”
  初二學生劉宏基以前金口難開,接受生本課堂教學法後,這學期他突然像變了人似的,主動報名參加校園廣播話題英語活動,自己採集資料,找英語老師一次次輔導糾正發音,很自信地走進廣播室拿起話筒播講,老師和同學們為他樹起大拇指。在他看來,是課改讓自己從“蝸殼男孩”變成“陽光帥哥”。
  這套模式出自校長印代鳳的腦子,他解釋到,生本課堂說白了就是以學生為本,打破以往課堂由老師講到底的做法,把大部分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當主角,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展示能力。目前,這種新教學模式已貫穿該校4至9年級。
  同時,學校固化每日“六個一”活動,即每天一次晨跑、上午第一節課前集體唱一首校歌、課間參加一次集體跳舞、下午第一節課前10分鐘誦讀一段國學精典、晚自習開展一次集體臨貼寫字、下晚自習前班上舉行一堂當天自我評講,經常搭建課本劇公演、師生同台演講、英語廣播等活動平臺,鍛煉學生表現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生本課堂教學法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學生陳宇對此深有感觸,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6個人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為不給小組拖後腿,大家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自己見解,集體攻難題,一起提高學習成績。
  陳家灘鄉九校摸索和堅持高效教學法已經引起教育界廣泛關註,記者獲悉,本月15日全市課改現場會決定在該校舉辦,這是對一個農村學校創新素質教育精神的最大褒獎。  (原標題:沅陵小康之路:“三大亮點”照耀漁鄉小康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ko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